第六届紫金合唱节
流行与古典——是亲家,不是冤家
2014-03-03  来源:  浏览:4039次



    今天的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到底有多大关系呢?请听英国作曲家、《音乐的故事》纪录片制片人霍华德·戈达尔(Howard Goodall)为你娓娓道来。

    历史上的1650至1750年是一个新发明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期,音乐领域也不例外。亨德尔地位崇高的清唱剧巴赫的康塔塔,受难曲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巴赫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智慧的作曲家,他几百年前写出的音乐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可以任何一位作曲家可以轻言胜出。但是,正如在音乐史上经常发生的那样,巴赫之后的作曲家们丢失了太多的和声与旋律的复杂性,而只是越来越追求戏剧性和悦耳度。格鲁克莫扎特海顿的 出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风格,换言之,他们的音乐从本质上讲基于三种主要和弦——或多或少都是主和弦(Tonic)、下属和弦(Sub-dominant) 和属和弦(Dominant)上展开的,从这个角度看,它们和今天许多摇滚乐有着相似之处。英国The Status Quo摇滚乐队和雷蒙斯乐队都一再表示,“传统的老套路”往往是最好的,而莫扎特歌剧《魔笛》中最令人难忘的旋律也都基于三四种简单的和弦搭配变化而得来的。

    莫扎特与他之前的许多作曲家有 着很大的不同,他不再依赖一个固定机构或者一位富有的贵族谋生,他的富裕与否直接取决于听众们是不是想听到他的新东西。据考证,只要听众们想听他的歌剧第 二次,那么他的兜里就会有翻倍的钱。所以,他想方设法创造出美妙的旋律吸引住观众,如果它们变得脍炙人口,那么剧院的票房就会一再攀升,这与今天的流行音 乐有着太大的相似了。

    所以,莫扎特是彻底的、天生的旋律天才,这一点大约只有一个多世纪后的门德尔松可以与之匹敌。你一定会问,那么今天的世界里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七十年代的歌手卡罗尔·金(Carole King)写过美妙的歌曲,但只有一小撮。美国音乐剧泰斗理查德·罗吉斯(Richard Rodgers)的作品也不赖,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听一些流行音乐中和莫扎特或者舒伯特相似的流淌灵感,那么请放一些列侬和麦卡特尼的唱片吧。

    如果我说舒伯特发 明了最早的“三分钟流行歌曲”,你会信吗?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今天的大部分口水歌都基于了一组在十八世纪晚期最流行的和弦序列。比如今天的女 歌手阿黛尔,你可以说她靠自己的独特嗓音、她的风格获得了成功,但是她与其他歌手同行所用的那些和弦是早已存在于历史几百年的东西了。如果深究起来的的 话,口水歌的起源是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作曲家约翰·道兰(John Dowland),但我认为,舒伯特对于今天这些歌曲的影响更大些。

    在我眼里,舒伯特真 是一个大大的天才,旋律仿佛直接从他体内喷涌而出。他写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而其目的与今天的歌曲作者很像——就是要给人们带来直观的美感。他所做的,并 不是要让你听十遍之后才意识到曲子的妙处,而是在第一遍就掳获人心。无论是阿黛尔, Simon & Garfunkel,还是加拿大著名民谣歌手莱昂纳德·科恩,他们的目的与舒伯特所做的并无区别。与当代歌曲作者更加相似的地方在于,舒伯特并不抱有刻意 的目的来写一组歌曲——二十首往往就是在一趟旅途中一蹴而就了。这个过程让他觉得享受,很简单,那些美妙的声乐套曲就是这么来的。

    阿黛尔和舒伯特,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名字都有着共同点——他们都依托着青春的精力与热情,歌唱出爱与生命的种种奥秘,不加掩饰。如果再将钢琴伴奏的相似地位考虑进去,那就更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

    接下来我们要谈论的是贝多芬。他彻底颠覆了“音乐是什么”的传统观念。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贝多芬的音乐是内心动荡的一种体现。放眼他那个年代,许多画家和诗人都已经开始用作品体现心中的不安了,但是音乐范畴内,贝多芬是第一个重要人物。1968年在伦敦组成的前卫摇滚团体Yes和平克·弗洛伊德所做的事情,在本质上并无区别。不过,贝多芬可能做的更高超,更进一步,因为他基本已抛离了文字,让情感更抽象地体现,比如他在临终前不久所写的弦乐四重奏,那简直是一组丝丝入扣的心理剖析。

    弗朗茨·李斯特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让音乐发展急剧增速。 如果说贝多芬赋予了在音乐中讲故事的能力(比如“田园”交响曲),那么李斯特就 以交响诗的方式把故事讲得更具体,形象更生动。他长达十五分钟的交响诗《匈奴之战》“画面感”极强。作曲家受一幅壁画的启发,用音乐描绘出了一幅公元 451年前后,匈奴人在国王阿提拉的领导下进军信仰基督教的欧洲,试图夺下罗马的历史画卷。显然,这个场面能让你联想到今天的好莱坞大片。李斯特对于战争高潮时期的描绘,绝对为今天的战争电影配乐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模板。一代又一代的电影配乐作曲家都应该感谢这位鼻祖“超时代的”作曲技法。

    德沃夏克对黑人音乐有着许多的了解,他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种植园黑人工人的灵歌和印第安旋律,希望从此振兴美国音乐。这虽然可能止步于了美好的愿望,但是结合时代的大背景看,德沃夏克的作品反映了美国土著文化和非洲裔文化与后来侵入的白人文化间的一种对抗。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他的交响曲植根于哪些黑人民间旋律中,但今天流行音乐与之类似的是,白人的歌曲中采用了大量黑人音乐的元素。三十年后,当格什温面对愤怒的中产阶级听众和一片“肮脏音乐”的指责声时,他的《蓝色狂想曲》依旧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直到今天。

    这样看来, 流行与古典是一对亲家,而不是冤家。可不得不承认,今天很多人一谈到流行文化,就会抱有非常的敌意,仿佛电视中的一切都是糟粕,仿佛年轻人的品位,习惯甚 至衣着款式都让人生厌。可是,他们没有想过,当格什温这样“正统”的作曲家将爵士拉入古典范畴的时候,曾引起过更大的受威胁感和恐慌。那时的人们说:“这 玷污了音乐。”但是,谁又能讲所有的风格分开呢?它们本来就是共生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

转自《音乐周报》



23